新闻详情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做好“五篇文章”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2025-03-28 12:34

做好“五篇文章”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王椿元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做好2025年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财政系统将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党中央关于财政工作的政策取向和总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全省财政实际,聚焦“五个财政”建设,推动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图片

昆明城区。张成/摄

打造“健康财政”解决收支矛盾

统筹好“收”与“支”,持续做好财源建设工作,缓解财政“紧平衡”、“硬平衡”问题,力争做到当年能平衡、中期有结余、长期可持续、总体有保障。 

生财有方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省级分享税收收入增量资金全部留归各地的政策,支持各地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各地拓展收入来源,夯实增收基础,涵养可用财力,把财政“蛋糕”做优做大。 

聚财有道做实挖潜增效文章。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管理,更大力度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强化财政与金融、就业、产业等政策的协同联动,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理财有效推进财政规范运行。加强财政法治建设,落实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强化过紧日子预算约束,把有限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紧要处。统筹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和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打造“安全财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更好统筹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加强全省财政运行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领域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标本兼治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实各级政府债务管理主体责任,推进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落实。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推动融资平台退出及市场化改革转型,督促各地按时足额兑付到期政府债券本息。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作用。

压实责任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今年安排省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长10.1%,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强化资金和库款保障,健全落实“县级为主、市级帮扶(兜底)、省级兜底”的分级责任体系。高度关注“三保”外刚性支出的管理,研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清单和政策,积极储备对策措施。

协同发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建立政银企协调机制,支持国企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出资人管理职责,引导地方国有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做优。密切关注和防范因房地产市场下行向财政领域传导的金融类风险,将企业债务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避免扩散传导、叠加放大。

图片

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正在装箱作业。杨紫轩/摄

打造“发展财政”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全力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推动党中央重大战略及省委、省政府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精准制定政策、安排资金,以财政精准滴灌助推发展提速提质。 

聚焦有效需求提振消费扩大投资。加力落实党中央系列增量政策,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挖掘餐饮住宿、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改善型消费活力,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扩大有效投资,以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投资。

聚焦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构建“省级引导基金+重点产业母基金+子基金”的产业基金三级架构运作体系,发展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积极支持高原特色农业、文旅、烟草、能源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重大专项财政保障,加快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聚焦全面提升推动“三个定位”建设。推动政策、资金、项目向民族地区倾斜,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绿美云南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进程。充分用好中央财政支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沿边产业园区建设财税政策,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聚焦协同增效促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优化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运用基金、贴息、担保、保险等政策工具,支持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危旧房改造。支持做强昆明都市圈,培育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壮大滇西、滇东南、滇东北等城镇群,积极发展沿边城镇带。

图片.png

随着“两新”支持政策加力扩围,政策效应加快释放,更多“真金白银”直达消费者。图为昆明京东广福路商场以旧换新补贴销售活动现场。云南日报记者 杨峥/摄

打造“民生财政”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拓宽渠道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统筹用好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稳岗返还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努力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加大投入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支持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中职教育、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

突出重点推进健康云南建设。支持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公立医院争先进位,支持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完善政策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支持落实关爱“一老一小”相关惠民政策,稳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等兜底帮扶工作。

打造“质效财政”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科学管理,切实把“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落到实处,做大“蛋糕”、切好“蛋糕”,花好每一分钱。

加强资金资源统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增强政府预算调控能力。建立政策跨部门统筹、资金跨部门整合、工作跨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推进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和集约高效使用,避免重复投入。

深化零基预算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将零基预算作为财政改革的“头号工程”,按照“谁出台、谁清理”原则压实政策清理责任,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清理规范财政存量支出政策,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管理体制。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事前评估、事中纠偏、事后评价,全面加强重点项目全周期绩效管理,引导部门推进绩效自评结果运用、强化财政重点绩效管理结果运用,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合理性与效益性。

推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体系。优化财政收入划分体制和共享税分享比例,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力度。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进一步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

(作者: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